查看原文
其他

观点|为官清廉须“忍穷”

2015-12-29 沈栖 领导文萃
点击上方“领导文萃”可订阅哦!


倘说弃穷求富,是人的原始本能,也许不会有太大的争议。百姓发财,多多益善,这理应是天经地义的事儿;但,官员就不然,因为他握有公权力,且有为民谋利的使命在身,决计不能光顾自己奢侈享福,恰恰相反,为官清廉只得守住清贫。拿宋代名臣范仲淹的话说,便是:“忍穷”。

范仲淹曾以自己一生为官做人的经验之谈谆谆告诫弟子:“老夫平生屡经风波,惟能忍穷,故得免祸。”那么,这位官至参知政事(副宰相)之职的高官“忍穷”到何种程度?史载:平日里,只要没有宾客登门,饭桌上就不会有第二道荤菜;儿媳用罗绮做了一幅帐帘,竟遭怒斥;儿子准备为他“治第”(装修宅院),被他断然拒绝;朝廷为表彰其功德,替他在洛阳购置一座名叫“绿野堂”的园林,婉言谢绝;安贫乐道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,入殓时竟然连一件新衣也找寻不着。长期处于清贫生活环境之中的他,自然思想感情贴近百姓,深深感知其艰辛,体味其苦楚,进而殚精竭虑地为民排忧解难,造福一方。那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名言千古传诵,而他的英名彪炳史册!

其实,在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的封建社会,为官能像范仲淹那样“忍穷”者凤毛麟角。自古以来,如果做官过的是寒苦的日子,有几个人能甘之如饴?因此,官场上一旦真的出了个清官,同僚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认为他是个“伪君子”,第二个反应则是视其为“另类”群起而攻之,挤兑得他“清”不下去,“忍”不了“穷”。

这种封建社会官场生态的形成彰显着中国官场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,即:做官与发财一体化。人们以做官为荣耀,以追求升官发财为人生的最高境界,这无疑替贪官墨吏的滋生、蔓延、赓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。当年陈独秀有个鞭辟入里的剖析:“中国人以做官为发财之捷径,猎官摸金,铸为国民之常识,危害国家,莫此为甚。发财固非恶事,即做官亦非恶事,幸福更非恶事;惟吾人合做官、发财、享福三者之一贯以精神,遂至大盗遍于国中。人间种种恐怖之罪恶多由此造成。”大大小小的“蔡京”、“和珅”贪腐,实乃封建社会腐败官场文化罪恶之一端也。

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奋斗目标以及夺取政权后的施政纲领,都是彻底颠覆了封建社会官场文化,无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,还是勤勉工作在第一线的无数“焦裕禄”式的基层干部,都是一辈子清贫、“忍穷”。因为共产党人闹革命,图的是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而绝非为自己升官发财。

然而,一种制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代表这种制度的思想毒素彻底廓清,如“做官发财一体化”的腐败官场文化依然像幽灵般徘徊在政界,包围、侵蚀着官员,那句“当官不发财,请我都不来!”的自白,再清楚不过地道出了某些披着“共产党人”外衣、实为“社会蠹虫”的心迹。

加之时下对公权力缺乏刚性约束监督,更加剧了某些官员滥用权力,肆意寻租,以致出现“日进万金”的巨贪。去年12月底,刚被判处死刑,缓期两年执行的呼和浩特铁路局副局长马俊飞被查。仅受贿罪一项,共收受5900万元人民币、211万美元、5000欧元、5000英镑及6公斤黄金,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,其任职22个月,平均每月受贿近600万元,每天近20万元,每小时近万元。如此这般,套用当年李斯的话说,他早已不是“厕鼠”(厕所里偷吃粪便的老鼠),而是一只硕大的“仓鼠”!

范仲淹说自己“惟能忍穷,故得免祸”,换言之,祸患起于不能“忍穷”。太多的贪官悔过书似都提到自己贪腐是从守不住清贫起步的。官员一旦进入官场,便有两种选择:或守住清贫,当好公仆;或不能“忍穷”,弃官发财。切莫既想当官又要发财,——这是颇为危险的人生处境呵!


(摘自《组工文萃》2014年第七期)



推荐阅读观点|资政|仕态|为政|笔记|哲思读史|人物|调查|沟通|品读|言论
阅读: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
荟萃领导艺术
弘扬领导文化
创新领导思维
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,即刻关注
微信号:
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,我们期待您的评论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